三峡水利(600116)

三峡水利股票价值分析及投资建议报告

一、公司基本面分析

  1. 业务结构与战略布局三峡水利以配售电业务为核心,同时拓展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等新业务。2025 年上半年,公司售电量达 68.02 亿千瓦时,创同期历史新高,电力业务利润 1.71 亿元,占营业利润的 96.3%。综合能源业务利润 6,207 万元,同比增长 21.82%,主要受益于万州经开区九龙园热电联产项目持续盈利及储能电站调峰调频辅助服务收益提升。新能源领域,公司布局分布式光伏、风电及储能项目,如广西百色平果 103MW/206MWh 储能电站、涪陵白涛 49 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等,逐步构建 “源网荷储” 一体化体系。
  2. 财务表现
    • 营收与利润:2025 年中报显示,公司营收 48.96 亿元(同比 – 6.1%),归母净利润 4,793.28 万元(同比 – 79.07%),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 来水偏枯:自发水电上网电量同比减少 23.05%,减利约 0.96 亿元。
      • 补缴税款:全资子公司补缴 2021-2023 年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税款及滞纳金,减利约 0.47 亿元。
      • 投资收益下降:参股企业业绩下滑及资产处置收益减少,合计减利约 0.39 亿元。
    • 成本与费用:毛利率 10.56%(同比 – 10.99%),净利率 0.71%(同比 – 83.02%),三费占营收比 7.06%(同比 + 14.14%),主要因融资结构调整增加长期借款及研发投入减少。
    • 现金流与负债: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2.37 亿元(同比 – 28.63%),资产负债率 55.74%(同比 + 0.37%),长期借款增长 32.72% 至 38.39 亿元。
  3.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公司是三峡集团唯一配售电上市平台,在重庆地区形成 “发输配售” 一体化运营格局,年售电量占重庆用电量约 10%。依托地方政府支持及电网资源优势,公司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快速拓展,如虚拟电厂平台已成为西南首批通过能力校核的运营商之一,市场化售电签约电量达 292.41 亿千瓦时。

二、行业趋势与政策影响

  1. 行业趋势
    • 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2025 年重庆现货市场启动,公司外采电成本压力有望缓解,综合售电均价或上浮 3%-5%,机构测算可提升净利润 15%-20%。
    • 新能源消纳需求增加:国家发改委《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 2025-2027 年年均新增 2 亿千瓦新能源消纳能力,抽水蓄能、储能等调节电源建设加速。公司布局的独立储能电站(如永川松溉 200MW/400MWh)可通过参与辅助服务市场获取稳定收益。
    • 绿色转型加速:小水电生态流量与电价挂钩政策(如广东)推动行业绿色发展,公司需持续优化机组效率以满足环保要求。
  2. 政策支持
    • 农村电网改造:水利部《2025 年农村水利水电工作要点》提出加快农网改造升级,公司作为地方电网企业将受益于政策资金支持。
    • 综合能源服务:国家鼓励 “源网荷储一体化” 项目,公司在电动重卡充换储、余热余压利用等领域的布局符合政策导向。

三、估值分析

  1. 横向对比
    • 市盈率(PE):截至 2025 年 9 月 23 日,三峡水利动态 PE 约 17.53 倍,显著低于华能水电(18 倍)、国投电力(14 倍)等同行。
    • 市净率(PB):PB 1.16 倍,高于华能水电(0.84 倍),但低于国投电力(1.34 倍),反映市场对其综合能源业务的增长预期。
  2. 机构预测中信证券等 4 家机构预测公司 2025 年净利润均值 5.40 亿元,对应 PE 约 15.1 倍,目标价均值 10 元(较当前股价溢价约 50%)。长期看,综合能源业务(如储能、分布式能源)的盈利释放及来水改善有望驱动业绩修复。

四、风险因素

  1. 短期风险
    • 来水不确定性:2025 年长江流域来水偏枯,若后续降雨持续不足,水电发电量及利润将进一步承压中国水利。
    • 政策执行风险: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补缴可能对现金流造成阶段性压力,需关注后续政策调整。
    • 市场波动:电力现货市场初期可能导致电价波动,影响售电业务利润。
  2. 长期风险
    • 新能源转型压力:综合能源业务尚处投入期,储能、光伏等项目盈利不及预期可能拖累整体业绩。
    • 碳交易成本上升:若全国碳市场扩容至水电行业,公司碳排放配额缺口可能增加运营成本。

五、投资建议

  1. 短期策略
    • 技术面:当前股价 6.66 元,接近支撑位 6.65 元,且出现中线买入信号,但资金呈净流出状态(5 日流出 5,459.71 万元),建议观望为主。
    • 事件驱动:关注 9 月三峡水库蓄水进度及重庆现货市场电价执行情况,若来水改善或电价超预期,可逢低布局中国水利。
  2. 长期策略
    • 价值逻辑:公司作为区域配售电龙头,综合能源业务(尤其是储能)增长潜力大,且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适合长期配置。机构预测 2025 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74.36%,叠加政策红利,有望实现估值修复。
    • 配置建议:可分批次建仓,目标价区间 8.5-10 元,止损位 6.0 元。若 2025 年 Q4 来水恢复正常且综合能源业务利润超预期,可适当加仓。

六、结论

三峡水利短期受来水偏枯、补缴税款等因素拖累,但长期受益于电力市场化改革、新能源消纳需求增加及综合能源业务扩张。当前估值具备安全边际,建议投资者结合自身风险偏好,采取 “观望 – 试探性建仓 – 加仓” 的分步策略,重点关注来水、电价及新业务进展三大核心变量。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