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化股份(600160)

巨化股份(600160)股票价值分析及投资建议报告

1 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巨化股份(600160)是中国氟化工行业的领军企业,主营业务涵盖基础化工原料、食品包装材料、氟化工原料及后续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形成了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从原材料萤石到氢氟酸,再到制冷剂、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高端产品。在氟化工领域,巨化股份拥有显著的行业壁垒和龙头地位,特别是在制冷剂板块,公司2025年获得HFCs(第三代制冷剂)生产配额29.78万吨,占全国同类品种合计份额的39.33%,稳居行业第一。同时,公司还拥有第二代制冷剂R22配额3.89万吨,占全国26.10%(内用配额占比31.28%),这些配额资源构成了公司强大的护城河

在电子氟化液领域,巨化股份同样表现突出。根据2025年中国电子氟化液企业核心竞争力排名,巨化股份位列第一,其JX系列产品纯度达99.999%,成功打破了3M公司的垄断,单吨成本较进口产品低30%。公司目前拥有5000吨年产能,二期项目预计2025年投产,产品已覆盖阿里云、字节跳动等头部数据中心。此外,在2025年中国精细化工行业十大潜力企业排行榜中,巨化股份位列第二,彰显了其在精细化工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2 财务表现分析

巨化股份在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财务成绩单。根据半年报数据,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31亿元,同比增长10.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6.97%;扣非净利润20.26亿元,同比增长155.23%。其中,第二季度单季表现尤为出色,实现营业收入75.31亿元,同比增长13.93%;归母净利润12.42亿元,同比增长138.82%。

表:巨化股份2025年上半年主要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025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
营业收入133.31亿元+10.36%75.31亿元+13.93%
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146.97%12.42亿元+138.82%
扣非净利润20.26亿元+155.23%12.37亿元+144.57%
毛利率28.72%

公司的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毛利率达到28.72%。这一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制冷剂价格持续恢复性上涨以及公司主要产品产销量稳定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负债率保持在33.56%的合理水平,财务结构稳健。

在资金流向方面,近期主力资金出现短期净流出情况。截至2025年9月23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69亿元。近一周数据显示,主力资金合计净流出3.03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入3159.95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2.71亿元。这种资金流向格局可能反映部分投资者短期获利了结,但长线资金格局依然稳固

3 核心业务驱动力

3.1 制冷剂业务:景气度持续攀升

巨化股份的制冷剂业务是公司最核心的盈利来源。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0.87亿元,同比增长55.09%。尽管外销量为15.46万吨,同比小幅下降4.19%,但销售均价达到39,372.45元/吨,同比大幅上涨61.88%,充分体现了量减价增的特点。

分季度来看,2025年第二季度制冷剂业务表现更为亮眼,外销量8.48万吨,环比增长21.46%;均价40,911.00元/吨,环比上涨9.09%。截至2025年7月9日,R22、R32、R125、R134a等主流制冷剂品种华东市场价分别达到30,000元/吨、53,500元/吨、45,000元/吨和50,000元/吨,本年涨幅最高达23%。6月25日,华东制冷剂大厂HFCs主流型号价格全面站上5万元关口。

制冷剂行业景气度的持续攀升主要源于两大因素:

  • 供给侧改革:自2024年起,HFCs实行生产配额制,行业经过一年运行,厂库和渠道库存消化较为充分。
  • 需求侧增长:下游空调、汽车、冷链需求持续增长,加上海外高温天气刺激,2025年全球制冷剂需求预计增长8%-10%。

表:巨化股份2025年上半年各业务板块营收情况

业务板块营收(亿元)同比增长外销量均价变化
制冷剂60.87+64.63%15.46万吨(-4.19%)+61.88%
氟化工原料6.81+26.90%18.75万吨(+11.72%)+10.24%
含氟聚合物材料8.78+2.94%2.29万吨(+7.45%)-2.80%
含氟精细化学品1.86-2.40%2945.22吨(+4.43%)+20.87%
石化材料20.26+6.99%28.39万吨(+11.48%)-8.66%
基础化工产品15.02+7.31%96.43万吨(+7.55%)+6.55%
食品包装材料3.53-19.55%3.21万吨(-16.82%)-2.55%

3.2 新兴业务:电子氟化液成为新增长点

除了传统制冷剂业务外,巨化股份在电子氟化液领域也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随着AI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数据中心对高效散热解决方案的需求急剧增加。电子氟化液作为浸没式液冷技术的核心材料,市场空间正快速打开。巨化股份凭借其技术突破,JX系列产品纯度已达99.999%,成功打破国外垄断。

公司目前正加快推进5000吨年产能二期项目建设,预计2025年投产,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电子氟化液业务毛利率较高,有望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此外,公司还在积极推进质子膜用全氟磺酸树脂、含氟聚合物等高端产品的研发,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4 成长前景与未来规划

巨化股份的成长前景十分广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产能扩张计划:公司正在推进甘肃巨化高性能氟氯新材料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96.25亿元,将依托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优势,打造绿色化、一体化的含氟新材料产业链。这一项目将显著提升公司产能规模和产业链完整性。同时,公司计划新增5万吨四代制冷剂(HFOs)产能,巩固在环保制冷剂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
  •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6.03亿元,同比增长11.69%。公司重点推进质子膜用全氟磺酸树脂、电子级氟化液等高端产品研发,新增专利受理32件(其中PCT申请3件),获得专利授权25件。强大的研发能力为公司持续创新提供动力。
  • 全球化布局: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利用产品性价比优势提升国际市场份额。目前,公司产品已出口至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随着全球对环保型制冷剂需求的增加,公司海外业务有望实现更快增长。

机构对巨化股份的未来盈利预测乐观。开源证券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28、72.85、85.35亿元,EPS分别为1.90、2.70、3.16元。上海证券预测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07、50.92、58.30亿元。尽管具体数值有所差异,但两家机构均预期公司未来几年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5 风险因素分析

在看好巨化股份投资价值的同时,投资者也需要关注以下潜在风险:

  • 政策变动风险:制冷剂行业受环保政策影响较大。如果未来国内外关于制冷剂的法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对行业格局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第四代制冷剂(HFOs)的技术标准若提高,可能增加公司的合规成本。
  • 行业周期风险:化工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如果未来全球经济放缓,下游需求减弱,可能导致制冷剂价格下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近期主力资金净流出的现象也提示了短期股价波动风险。
  • 原材料价格波动:萤石作为氟化工的主要原材料,其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公司生产成本。虽然公司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但若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仍可能挤压利润空间。
  • 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公司甘肃巨化一体化项目等重大投资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如果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可能影响公司未来的增长潜力。
  • 技术迭代风险:氟化工技术更新迭代较快,如果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落后于竞争对手,可能导致市场份额丢失。特别是第四代制冷剂技术的未来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6 估值分析与投资建议

6.1 估值分析

基于巨化股份当前的业务表现和未来成长前景,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对公司进行估值分析。

截至2025年9月23日,巨化股份报收35.85元,总市值988.65亿元。根据开源证券的盈利预测,公司2025-2027年EPS分别为1.90、2.70、3.16元,对应PE分别为14.5、10.2、8.7倍。这一估值水平相较于化工行业平均水平具有明显吸引力

表:巨化股份与同业公司估值比较(基于2025年预测EPS)

公司名称当前股价(元)2025年预测EPS(元)PE(倍)备注
巨化股份35.851.9014.5制冷剂龙头,配额优势明显
三美股份HFC-134a制冷剂市占率国内第一
永和股份氟碳化学品单质产能19万吨/年
昊华科技四代制冷剂研发领先

机构目标价方面,过去90天内多家机构给出的目标均价存在一定差异。证券之星数据显示机构目标均价为47.95元,而另一来源显示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46.49元。即使取较低的目标价,较当前股价仍有约30%的上涨空间

6.2 投资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我对巨化股份给出“买入” 评级,具体建议如下:

  • 长期投资者:可以考虑在当前价位附近分批建仓,目标价位46-48元区间,对应2025年约24-25倍PE。长期看好公司在氟化工行业的龙头地位以及制冷剂配额带来的稀缺价值。
  • 中期投资者:可关注技术面调整带来的买入机会,如股价回落至32-34元支撑区间时可逐步布局。中期看好公司2025-2027年业绩持续释放带来的投资机会。
  • 风险控制:建议将止损位设置在30元以下,对应2025年约16倍PE,向下空间有限。总体仓位不宜过重,单个股票占比建议控制在15%以内。

投资逻辑核心:巨化股份作为国内制冷剂行业绝对龙头,将最大受益于制冷剂行业景气周期。公司拥有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配额优势明显,电子氟化液等新业务提供额外增长动力。当前估值水平相对合理,未来随着业绩持续释放,股价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的双重提升。


免责声明: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分析整理,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