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升科技(300073)

当升科技(300073)股票价值分析及投资建议报告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当升科技(300073.SZ)作为全球锂电正极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涵盖多元材料、磷酸(锰)铁锂、钠电材料、钴酸锂及多元前驱体等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设施及3C电子产品领域。公司深耕行业二十余年,率先实现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动力锂电用镍钴锰酸锂(NCM)正极材料系列化产品开发,全球市场占有率持续领先,技术储备覆盖5-9系全系列高镍三元材料,并批量供应国际一线电池客户。

在行业地位方面,公司通过全球布局(中国、韩国、日本、欧美、东南亚、南亚等)构建了技术、质量、成本、服务及品牌的多维度竞争优势。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31%,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44%,推动锂电池及正极材料行业进入高景气度周期。公司凭借与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SK On等头部客户的深度绑定,订单稳定性与回款质量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二、财务表现与经营效率

1. 营收与利润增长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32亿元,同比增长25.17%;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同比增长8.47%。其中,第二季度单季营收25.24亿元,环比增长32.3%;归母净利润2.01亿元,环比增长81.3%。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国际客户订单占比提升(Q2占比达60%)及磷酸铁锂业务放量。

2. 盈利能力分析

  • 毛利率: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3.27%,同比下降5.85个百分点,主要受原材料成本波动及产品结构调整影响。第二季度毛利率回升至15%,环比提升4.1个百分点,显示成本管控能力改善。
  • 净利率:上半年净利率为6.68%,同比下降10.84个百分点,反映期间费用(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合计占比1.68%)及研发支出(2.23亿元,占营收4.98%)对利润的侵蚀。
  • ROIC与ROE:2024年ROIC为2.67%,ROE为3.6%,资本回报率偏低,但第二季度资本开支达5亿元,环比激增369%,显示产能扩张加速。

3. 现金流与负债

  • 经营性现金流:上半年净流入3.9亿元,同比下降15.2%,第二季度仅0.3亿元,环比下降92%,主要受存货增加(15.08亿元,同比增63.83%)及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延长影响。
  • 负债结构:短期借款较少,长期借款未披露,财务费用同比增31.91%,但整体负债压力较小,财务结构稳健。

三、核心竞争优势

1. 技术壁垒与客户绑定

  • 高镍三元材料:公司8系、9系超高镍产品性能行业领先,已批量供应LG化学、SK On等国际客户,并与上述客户签订2025-2027年长期供货协议(合计12.7万吨)。
  • 固态电池材料: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专用正极材料实现吨级出货,双相复合正极材料导入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等客户,氧化物电解质年产百吨级中试线建成,硫化物电解质产线预计2025年底投产。
  • 磷酸锰铁锂(LMFP):作为磷酸铁锂升级版,能量密度提升15%-20%,已小批量供货储能及动力电池客户。

2. 全球化产能布局

  • 芬兰基地:规划年产10万吨高镍三元材料,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主要服务欧洲市场(宝马、大众等车企规划2030年电动车占比超50%),规避欧盟碳关税及贸易壁垒。
  • 国内产能:攀枝花基地首期二阶段8万吨磷酸铁锂产能将于2025年下半年投产,全年有效产能达15万吨(自有+代工),支撑铁锂业务翻倍增长。

3. 回收业务布局

2025年10月,公司联合北京北矿资环、邳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及诚通科创基金设立合资公司,布局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业务,注册资本7.88亿元,公司持股10%。此举旨在构建闭环供应链,降低原材料成本波动风险。

四、风险因素与挑战

1. 行业周期性波动

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受政策(如欧盟2035年禁售燃油车、中国补贴退坡)及技术迭代影响显著,需求波动可能引发产能过剩风险。2025年上半年全球多元材料产量同比下降4.5%,显示行业供需格局变化。

2. 技术竞争压力

国内容百科技等企业加速高镍三元量产,技术差距逐步缩小,当升科技“技术溢价”优势减弱。若固态电池商业化进度滞后,公司可能面临技术路线切换风险。

3. 财务与运营风险

  • 应收账款:上半年应收账款达27.20亿元,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的576.52%,坏账风险需警惕。
  • 存货减值:存货同比增63.83%,若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可能面临减值压力。

五、估值分析与投资建议

1. 估值水平

截至2025年10月17日,公司动态市盈率(TTM)为37.17倍,市净率2.53倍,总市值358.31亿元。对比行业平均水平,公司估值处于合理区间,但需关注盈利增长持续性。

2. 盈利预测

东吴证券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亿、8.4亿、11.4亿元,同比增48%、20%、36%,对应PE为34x、28x、21x。若芬兰基地及固态电池材料量产顺利,估值有望提升。

3. 投资建议

  • 长期投资者:公司技术储备(固态电池、磷酸锰铁锂)及全球化布局(欧洲基地、回收业务)符合行业长期趋势,建议逢低布局,目标价可参考2026年30倍PE(对应股价约84元)。
  • 短期交易者:需密切跟踪季度业绩及行业景气度变化,若第四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超预期或固态电池材料放量,可把握波段机会。
  •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技术路线变更。

六、结论

当升科技作为锂电正极材料龙头,凭借技术壁垒、客户绑定及全球化布局构建了核心竞争优势。尽管短期面临毛利率下滑、应收账款高企等挑战,但中长期成长逻辑清晰。建议投资者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在估值合理区间分批建仓,并持续跟踪公司技术落地及行业需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