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图软件(300036)

超图软件(300036)股票价值分析及投资建议报告

一、公司基本面分析

  1. 行业地位与核心业务
    超图软件是全球领先的地理信息系统(GIS)龙头,主营业务涵盖GIS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及SaaS服务。公司以技术壁垒高、客户集中度高(依赖政府及大型企业)为特征,在自然资源、水利气象、企业应用等领域形成三大增长曲线:
    • 第一增长曲线(基本盘):自然资源业务恢复性增长,2025年上半年新签合同同比增长14%,签约江西省自然资源一体化平台等项目。
    • 第二增长曲线(新引擎):水利气象业务深度参与国家级项目,企业应用业务在园区、机场、能源等领域突破,2025年上半年合同额同比增长超30%。
    • 第三增长曲线(长期空间):数据要素业务服务超100个城市,低空经济业务落地广东、宜昌等低空服务平台项目,国际业务合同同比增长135%。
  2. 财务表现与风险点
    • 2025年半年报数据:营业收入6.03亿元,同比下降5.3%;归母净利润1196.61万元,同比下降64.7%。第一季度亏损4354.01万元,第二季度盈利5550.62万元,显示组织变革后竞争力回升。
    • 盈利能力指标:毛利率58.94%(高于行业平均),但净利率仅0.66%,三费(销售、管理、财务)占比39.61%,吞噬利润。2025年上半年ROE为-6.05%,ROIC为-6.46%,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07亿元,显示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压力。
    • 风险因素: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信创业务拓展受阻、同业竞争加剧、费用控制失效。

二、技术面与市场情绪分析

  1. 股价走势与资金流向
    • 近期表现:2025年10月17日收盘价16.12元,较前一日下跌3.76%,换手率2.69%,总市值79.43亿元。10月15日高管白杨建减持1.5万股,成交均价17.22元,引发市场对管理层信心的关注。
    • 资金流向:10月18日融资买入1.4亿元,融资偿还1.4亿元,净买入25.55万元;融券净买入5500股。主力资金近20个交易日13日净买入,显示短期资金谨慎乐观。
  2. 技术指标
    • 均线系统:10日均线16.33元,20日均线未显示,5日均线16.55元,短期股价承压。
    • 量价关系:10月17日成交量11.80万手,成交额1.93亿元,量比0.84,显示市场活跃度下降。

三、增长动能与战略布局

  1. AI赋能GIS
    公司2025年上半年AI订单同比增长100%以上,中标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生成式大模型、连云港不动产登记智能化等项目。发布超图空间智能体服务平台(SuperMapAgentXServer),支持多模型适配和行业知识库定制,推动自然语言交互应用。
  2. 新业务拓展
    • 低空经济:落地“一体两翼”布局,签约广东省、宜昌市低空服务平台,与国家空管实验室、浪潮通信等合作开发低空智能航行服务系统。
    • 数据要素:服务超100个城市,整合生态伙伴能力,探索时空数据跨域联合运营。

四、估值分析与投资建议

  1. 估值水平
    • 市盈率(PE):2025年预测PE为63X(2025年)、39X(2026年)、29X(2027年),当前TTM PE为亏损,市净率2.99倍。行业平均PE为134.72倍,中值81.76倍,超图软件估值低于行业,但需警惕盈利持续恶化风险。
    • 现金流折现(DCF):因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DCF模型难以准确预测,需关注未来现金流改善情况。
  2. 投资建议
    • 短期策略:谨慎观望。公司盈利能力下滑、现金流紧张、高管减持等因素叠加,短期股价波动风险较大。建议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如信创、实景三维中国)及三季度财报中费用控制效果。
    • 中长期策略
      • 技术突破机会:若AI、低空经济等业务实现技术落地并转化为盈利,估值可能修复。
      • 费用控制效果:若三费占比下降至行业平均水平(如销售费用降至15%以下),净利率有望提升至5%以上,推动估值回升。
      • 目标价参考:民生证券给予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34/2.16/2.92亿元预测,对应PE 63X/39X/29X。若2026年盈利恢复至2.16亿元,按行业平均PE 80X估算,目标价约35元(当前股价16.12元,潜在空间117%)。
  3. 风险提示
    •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导致信创、实景三维中国等业务收缩。
    • 费用控制失效,三费占比持续高于行业平均。
    • 同业竞争加剧,挤压市场份额。

五、结论

超图软件作为GIS行业龙头,技术壁垒与新业务布局(AI、低空经济、数据要素)构成长期增长潜力,但短期面临盈利能力恶化、现金流紧张等挑战。建议投资者保持谨慎,关注三季度财报中费用控制效果及AI业务订单落地情况,待盈利拐点明确后再择机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