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的谐波(688017)

绿的谐波(688017)股票价值分析及投资建议报告

——基于2025年半年报及行业动态的深度解析

一、核心结论:高成长赛道龙头,短期估值承压但长期逻辑清晰

绿的谐波作为国内谐波减速器龙头,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5.82%,净利润增长45.87%,业绩增速显著高于工业机器人行业平均水平(35.6%)。公司通过技术迭代(寿命超2万小时)、产能扩张(80万台/年)及全球化布局(墨西哥合资厂),已切入特斯拉Optimus、优必选等头部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当前市盈率(TTM)454倍,处于历史高位,但考虑到人形机器人量产带来的需求爆发(预计2026年全球谐波减速器需求超300万台),长期增长空间仍具吸引力。

二、业务结构分析:谐波减速器主导,机电一体化与具身智能打开第二曲线

1. 核心业务:谐波减速器及金属部件

  • 2025H1收入1.97亿元,同比+34.43%,占总收入78.33%。
  • 技术壁垒:产品寿命超2万小时,精度达±1弧秒,替代进口比例超60%。
  • 客户结构:覆盖库卡、新松、优必选等工业机器人厂商,以及特斯拉、小米等人形机器人客户。
  • 产能扩张:定增20亿元新增100万台/年产能,预计2026年达产,满足人形机器人需求。

2. 高增长业务:机电一体化产品

  • 2025H1收入0.42亿元,同比+69.66%,毛利率提升至41.2%。
  • 技术突破:集成谐波减速器、电机、编码器的一体化模组,降低客户装配成本30%。
  • 应用场景:已用于协作机器人关节、数控机床转台,未来向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延伸。

3. 新兴业务: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

  • 战略布局
    • 设立全资子公司上海绿的,专注研发机器人用旋转/线性执行器、力矩传感器。
    • 与南宁宇立合资成立上海哈莫森,攻关六维力传感器技术,精度达0.1N,响应时间<1ms。
  • 商业化进展:部分头部厂商进入小批量试生产阶段,相关产品收入同比翻倍。

三、财务健康度:盈利质量优化,现金流承压但可控

1. 盈利能力

  • 毛利率:2025H1为34.77%,同比-5.62pct,主要因货币资金利息收入减少(财务费用率+1.61pct)。
  • 净利率:21.9%,同比持平,期间费用率(16.65%)同比下降5.88pct,研发费用率9.16%维持高位。

2. 现金流与负债

  • 经营性现金流:2025H1为0.62亿元,同比+28%,与净利润匹配度提升。
  • 资产负债率:12.9%,流动比率5.2,无短期偿债压力。
  • 货币资金:2.61亿元,定增募集14.13亿元后,资金储备充足。

3. 估值水平

  • 市盈率(TTM):454倍,显著高于工业机器人行业平均(94倍),但低于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均值(600倍)。
  • PEG:按2025-2027年净利润CAGR 35%计算,PEG≈1.3,处于合理区间。

四、行业前景:人形机器人量产催生百亿级市场

1. 需求端爆发

  • 全球市场:2025年人形机器人用谐波减速器需求约50万台,2030年达300万台,CAGR 42%。
  • 国内政策:“十四五”机器人产业规划要求2025年国产零部件自给率超70%,绿的谐波作为龙头受益显著。

2. 竞争格局

  • 国内市场:绿的谐波市占率超60%,其余份额由来福、同川等分散占据。
  • 国际市场:哈默纳科(日本)仍占高端市场(如波士顿动力Atlas),但绿的谐波通过性价比(价格低40%)加速替代。

3. 技术趋势

  • 轻量化:碳纤维复合材料减速器(合作光大同创)减重30%,抗拉强度提升25%。
  • 智能化:集成力/力矩传感器的一体化执行器,响应速度<0.1ms,适配人形机器人实时控制需求。

五、风险因素:需警惕技术迭代与客户集中度风险

1. 技术风险

  • 脑机接口、直线驱动等新技术可能替代谐波减速器,需持续投入研发(2025H1研发费用0.23亿元,同比+5.3%)。

2. 客户风险

  • 前五大客户占比超50%,若特斯拉、优必选等量产进度延迟,可能影响收入确认。

3. 竞争风险

  • 三花智控、汇川技术等跨界竞争者通过低价策略(毛利率低10pct)抢占中低端市场。

六、投资建议:长期持有,关注三大催化剂

1. 投资逻辑

  • 短期(6-12个月):跟踪特斯拉Optimus量产进度(预计2026年Q2),若月产量突破1万台,谐波减速器需求将激增。
  • 中期(1-3年):关注机电一体化产品毛利率提升(目标45%),以及力矩传感器量产进度。
  • 长期(3-5年):人形机器人渗透率超10%,绿的谐波有望成为全球核心供应商。

2. 操作建议

  • 目标价:基于DCF模型(WACC 10%,永续增长率3%),合理估值区间为180-220元。
  • 仓位配置:建议占总投资组合的5%-8%,作为高成长赛道核心持仓。
  • 风控措施:若2025Q4毛利率跌破30%,或特斯拉量产延迟,需阶段性减仓。

3. 可比公司对比

公司市值(亿元)PE(TTM)核心优势风险点
绿的谐波331454技术领先、客户覆盖广估值过高、竞争加剧
三花智控58027传统业务稳健、特斯拉绑定深机器人业务增速慢
汇川技术42045工控龙头、新能源业务增长依赖制造业周期

结论:绿的谐波作为人形机器人时代“卖铲人”,短期估值虽高,但长期成长逻辑坚实。建议投资者在回调中分批建仓,并密切跟踪人形机器人量产进展及公司技术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