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亚科技(688510)

688510(航亚科技)股票价值分析及投资建议报告

一、公司基本情况

主营业务:航亚科技(688510)是国内航空发动机精锻叶片领域的龙头企业,专注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关键零部件及医疗骨科植入锻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核心产品包括压气机叶片、转动件及结构件(如整体叶盘、机匣、涡轮盘等),客户覆盖全球四大航发巨头(GE、赛峰、罗罗、普惠)及中国航发集团,并深度参与国产大飞机 C919 配套发动机长江系列的研制。

行业地位: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以精锻技术实现压气机叶片规模量产并供货于国际主流发动机厂商的内资企业,在赛峰集团压气机叶片长协份额不低于 50%,国内航空发动机环锻件市占率超 30%。同时,公司在医疗骨科领域通过技术迁移,产品通过 FDA/ISO13485 认证,逐步拓展国际市场。

二、财务数据分析

  1. 近期业绩表现
    • 2025 年中报:营收 3.69 亿元(同比 + 8.76%),归母净利润 6121 万元(同比 – 8.92%),扣非净利润降幅更大(-18.35%)。净利润下滑主因成本上升(毛利率同比下降 6.72 个百分点至 39.81%)及期间费用激增(三费占比同比 + 34.44%),其中财务费用因利息支出和汇兑损失翻倍。
    • 业务结构: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收入 2.75 亿元(+8.07%),国内业务增速显著(+44.26%);医疗骨科业务收入 0.27 亿元(+18.83%),国际订单逐步恢复;燃气轮机业务收入 0.59 亿元(-37.23%),受客户交付节奏影响。
  2. 核心财务指标
    • 盈利能力:净利率 16.72%(同比 – 2.79pct),ROE 13%(同比 – 1.2pct),盈利能力短期承压但仍高于行业平均。
    • 现金流: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0.32 亿元(同比 – 35.5%),存货周转天数增至 154.73 天,显示回款压力增大。
    •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率 37.22%(同比 + 2.32pct),短期偿债能力偏弱(流动比率 1.58,速动比率 1.22)。
  3. 订单与产能
    • 订单储备:截至 2025 年 6 月,在手订单约 29.38 亿元(同比 + 8.13%),叠加长协预估订单后达 59.68 亿元,相当于 2024 年营收的 3.3 倍,业绩安全垫充足。
    • 产能扩张:无锡三期工厂投产提升转动件产能,贵州航亚二期项目达产后压气机叶片产能将增至 160 万片 / 年,自动化产线降本潜力显著。

三、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1. 航空零部件行业
    • 增长驱动:全球航空业复苏(2024 年旅客周转量同比 + 11%)、波音 / 空客订单激增(2025H1 分别同比 + 328%、+59%)及国产大飞机 C919 交付提速(2025 年计划交付 50 架以上),预计 2025-2030 年国内航空零部件市场规模 CAGR 超 12%。
    • 技术升级: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等技术渗透率提升,公司在高温合金精锻、摩擦焊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形成壁垒。
  2. 医疗骨科行业
    • 需求释放:老龄化加剧推动全球骨科植入物市场年均增长 5%-7%,中国 60 岁以上人口占比超 20%,2025 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800 亿元。
    • 国产替代:公司依托航空精锻技术生产的钛合金骨科植入件在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上优于传统竞品,目标抢占国产化增量份额。
  3. 竞争态势
    • 航空领域: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中航重机、三角防务等国企,航亚科技在精锻叶片领域技术领先,但在规模化生产上面临挑战。
    • 医疗领域:外资品牌(强生、美敦力)仍主导高端市场,公司凭借成本优势(较外资低 20%)和快速响应能力逐步渗透。

四、核心竞争力与风险因素

  1. 核心竞争力
    • 技术壁垒:掌握精锻近净成形和精密机加工核心技术,取得 NADCAP 认证及全球主流航发商资质,深度参与国产发动机同步研发。
    • 客户资源:国际客户收入占比超 45%,与赛峰、GE 等签订长期协议,国内绑定中国航发集团,订单稳定性高。
    • 产能布局:募投项目逐步落地,2030 年前目标实现叶片年产能 250 万片,支撑长期增长。
  2. 风险因素
    • 客户集中度高: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 60%,若国际航发商需求下滑或国内订单交付延迟,业绩可能波动。
    • 原材料价格波动:高温合金、钛合金占成本比重较高,2025 年上半年采购价格同比上涨 12%,挤压毛利率。
    • 技术替代风险:增材制造技术若突破传统锻造工艺,可能削弱公司竞争优势。
    • 估值压力:当前 PE(TTM)55 倍,显著高于军工行业均值 30 倍,若业绩不及预期可能面临回调。

五、估值分析

  1. 相对估值
    • 横向对比: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航亚科技 PE(TTM)55.19 倍,PB 5.80 倍,PS 9.15 倍,均高于中航重机(PE 26.03 倍)和三角防务(PE 25.09 倍),反映市场对其高成长性的溢价预期。
    • 纵向对比:估值处于近三年 80% 分位,历史最高 PE 达 80 倍,当前估值虽高但仍在合理区间。
  2. 绝对估值
    • DCF 模型:假设未来十年营收 CAGR 25%,净利润率稳定在 15%-18%,折现率 10%,合理股价区间 30-35 元,较当前股价(25.43 元)存在 18%-38% 上行空间。

六、投资建议

  1. 短期观点(1-3 个月)
    • 业绩承压:2025 年 Q3 国内客户交付节奏若未改善,营收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净利润或延续下滑趋势。
    • 催化剂:C919 订单放量、赛峰 LEAP 发动机交付提速、医疗国际订单落地。
    • 操作建议:股价若回调至 22-24 元(对应 PE 35-40 倍)可分批布局,止损位 20 元。
  2. 中长期观点(6-12 个月)
    • 成长逻辑:全球航空业复苏、国产替代加速、产能释放及新兴业务(燃气轮机、医疗)贡献增量,预计 2025-2027 年净利润 CAGR 超 30%。
    • 目标价:参考机构预测,2025 年 EPS 0.61 元,给予 45 倍 PE,目标价 27.45 元;2026 年 EPS 0.90 元,给予 35 倍 PE,目标价 31.50 元。
    • 操作建议:长期投资者可逢低配置,持股周期 1 年以上,目标收益率 30%-50%。

七、结论

航亚科技作为国内航空发动机精锻叶片龙头,技术壁垒高、客户资源优质,长期受益于全球航空业复苏及国产替代红利。短期业绩虽受成本和交付节奏扰动,但订单储备充足、产能逐步释放,新兴业务(医疗、燃气轮机)打开第二增长曲线。当前估值偏高,但考虑到行业景气度及公司成长性,可逢低布局并长期持有。建议密切关注 C919 交付进度、原材料价格及国际订单落地情况。

风险提示:客户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涨价超预期、技术替代风险、估值回调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