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灿股份(603348)

文灿股份(603348)股票价值分析及投资建议报告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文灿股份(603348)作为国内汽车铝合金精密压铸件领域的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涵盖高压铸造、低压铸造和重力铸造等多种工艺,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的车身结构系统、一体化车身系统、电池盒系统、新能源动力系统、底盘系统等核心领域。公司凭借技术积累与全球化布局,已与大众、奔驰、宝马、特斯拉、蔚来、理想等国际知名车企建立深度合作,在铝合金制动系统铸件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一体化压铸技术更引领行业创新。

核心优势

  1. 技术壁垒:拥有9000T及以上压铸机8台、7000T压铸机3台,大型一体化车身件良率超9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客户资源:覆盖全球主流车企及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华为问界系列、蔚来、理想等新能源车企为核心客户,2024年问界M7交付量达19.7万辆,M9大定突破20万辆。
  3. 全球化布局:通过收购法国百炼集团,完成墨西哥、法国、匈牙利等12个生产基地布局,有效应对供应链区域化趋势。

二、财务表现与经营分析

2025年半年度业绩回顾

  • 营收端: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03亿元,同比下降8.88%。其中,本部(剔除法国百炼集团)收入15.9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百炼集团收入12.03亿元,同比下滑,主要受欧美客户订单减少影响。
  • 利润端:归母净利润1311万元,同比下降83.98%,主要因百炼集团亏损拖累。本部净利润8000万元,同比增长9.95%,新能源汽车产品收入超9亿元,车身结构件收入7.56亿元,同比+13.43%。
  • 毛利率与净利率:上半年毛利率13.39%,同比下降1.84个百分点;净利率0.47%,同比下降2.19个百分点。第二季度毛利率13.36%,环比企稳。

费用控制与现金流

  • 费用优化: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3.2/-0.5/-0.6/+0.5pcts,费用结构持续改善。
  • 现金流: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872.52万元,同比下降84.58%;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6275.02万元,同比增加6828.02万元,主要因借款增加。

三、行业趋势与增长驱动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爆发

  • 市场空间: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1650万辆,增速保持30%,国内市场渗透率突破55%。铝合金压铸件作为轻量化核心材料,需求将持续增长。
  • 政策红利:国家“双碳”目标及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推动轻量化技术普及,一体化压铸可减少车身零件数量30%、降低制造成本40%,车企加速应用该技术。

核心客户放量与新项目投产

  • 华为系车型:问界M8已获项目定点,在手订单超5亿元,预计2025年Q4量产;问界M7、M9持续热销,带动公司铝合金压铸件需求激增。
  • 全球化产能:安徽工厂大型一体化车身件产能6月分批释放,墨西哥工厂获重力/高压铸造工艺多项目定点,匈牙利工厂布局低压铸造产线,多技术路径突破增强客户粘性。

四、估值分析与投资建议

当前估值水平

  • 市盈率(TTM):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市盈率(TTM)约150.46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受上半年净利润大幅下滑影响。但若考虑下半年业绩改善预期,动态市盈率将显著下降。
  • 市净率:公司市净率1.62倍,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股价相对于每股净资产处于较低区间。

机构评级与目标价

  • 民生证券:给予“推荐”评级,对应2025年PE 55倍,目标价区间26-30元。
  • 西部证券: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34.36元,对应2025年归母净利润22倍PE估值。

投资建议

  1. 短期交易机会
    • 技术面:股价自8月中旬触底后稳步反弹,成交量温和放大,5日、10日、20日均线呈多头排列,短期支撑位稳固。
    • 基本面:本部业务持续增长,海外业务改善预期强烈,新能源汽车销量维持高增长,铝价短期波动对公司成本影响有限。
    • 资金面:主力资金连续增仓,机构目标价普遍高于现价,短期存在估值修复空间。
  2. 中长期布局价值
    • 一体化压铸赛道红利:公司作为行业先行者,技术壁垒与客户订单优势显著,2025年起核心客户项目逐步量产,有望驱动业绩持续改善。
    • 全球化布局深化:墨西哥、匈牙利等海外工厂产能释放,降低地缘政治风险,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 政策与市场共振:国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爆发,公司作为龙头将优先受益。

风险提示

  • 原材料铝价波动风险;
  • 墨西哥工厂产能爬坡不及预期;
  • 新能源车销量增速放缓;
  • 一体化压铸行业竞争加剧。

五、结论

文灿股份作为汽车铝合金压铸件领域的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壁垒、客户资源与全球化布局,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趋势中占据先发优势。尽管2025年上半年受海外业务拖累业绩承压,但本部业务稳健增长,核心客户项目放量与新产能投产将驱动业绩逐步改善。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机构目标价存在上行空间,建议投资者关注Q1业绩兑现与海外产能释放节奏,中长期布局一体化压铸赛道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