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盛科技(603610)

麒盛科技(603610)股票价值分析及投资建议报告

一、公司概况

麒盛科技(603610)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浙江嘉兴,是全球领先的健康睡眠解决方案提供商和世界最大的智能床制造商之一。公司于2019年10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专注于智能电动床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智能电动床、智能分级床垫、智能分级枕等。公司以“创造智能美好的生活体验”为使命,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家居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二、行业分析

1. 行业背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技术不断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智能家具行业已从概念导入期迈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智能家具不仅提高了家居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度,还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化和安全性的需求。智能家居产品种类繁多,涵盖了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控制等多个领域。

2. 市场需求

当前,智能电动床的市场渗透与消费习惯呈现显著的地域差异。北美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电动床消费市场,消费者对智能电动床的接受程度高,产品均价明显高于传统固定床。中国市场正成为智能电动床市场增长的另一重要引擎,随着消费升级和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对助眠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3. 政策支持

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发布《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支持居民开展旧房装修、厨卫改造及适老化改造,并鼓励对购买智能家居产品(包括智能电动床)提供补贴。地方政府也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推动智能家居消费。

三、公司财务分析

1. 营收与利润

根据麒盛科技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4.59亿元,同比上升0.07%;归母净利润为1.06亿元,同比上升24.18%。第二季度单季营业总收入为6.73亿元,同比下降4.22%;归母净利润为6118.41万元,同比上升52.36%。尽管公司营收增速有所放缓,但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2. 毛利率与净利率

麒盛科技的毛利率为33.79%,同比增加3.21%;净利率为7.19%,同比增加23.87%。这表明公司在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3. 现金流与负债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为-42.55%,主要原因是400万张智能电动床总部项目(二期)土建工程竣工验收完成,归还了8000万元保证金。货币资金为7.91亿元,同比减少了15.61%;有息负债为7.52亿元,同比增加了25.21%。短期借款变动幅度为141.06%,主要原因是银行借款增加。

4. 应收账款

麒盛科技的应收账款为4.76亿元,同比减少了10.18%。尽管应收账款有所下降,但应收账款占利润的比例仍然较高,需留意其回收风险。

四、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1. 技术优势

麒盛科技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智能电动床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公司,拥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公司智能床除物理抬升功能外,还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智能模块”实现对人体健康和睡眠的实时监控,成为健康管理的最好载体。

2. 市场布局

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与众多客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北美市场,公司通过ODM模式为大型床垫厂商提供智能电动床床架;在国内市场,公司以“舒福德”品牌开拓市场,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3. 全球化战略

麒盛科技积极布局海外工厂,加速全球化战略。公司发布了全球首款AI睡眠智能体“AI小舒”,并在首尔开设新店,进一步推进全球化布局。

五、机构评级与预测

1. 机构评级

截至2025年10月,共有2家机构对麒盛科技的2025年度业绩作出预测。预测2025年每股收益0.57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9.55%;预测2025年净利润2.02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9.17%。

2. 盈利预测

根据机构预测,麒盛科技未来几年的业绩有望保持稳定增长。随着智能家具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推进,公司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盈利能力。

六、投资建议

1. 短期投资

从短期来看,麒盛科技股价近期呈现加速上涨趋势,技术面表现强劲。然而,公司营收增速有所放缓,现金流和扣非净利润出现下滑,需关注其可持续性。因此,短期投资者可关注股价波动,把握交易性机会,但需注意风险控制。

2. 长期投资

从长期来看,麒盛科技作为全球领先的健康睡眠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智能床制造商,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布局。随着智能家具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升级趋势的延续,公司有望持续受益。因此,长期投资者可关注公司基本面变化,把握投资机会。

3. 风险提示

  • 市场竞争风险:智能家具行业竞争激烈,公司需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 政策风险:智能家居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需关注相关政策变化。
  • 汇率风险:公司海外业务占比较高,汇率波动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 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公司应收账款占比较高,需留意其回收风险。